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大人:还是买本作文书吧!

发表日期:2014-10-27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在书店里,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家长(特别是母亲角色的)带着孩子过来的,刚进书店,大人已经有些不耐烦,总是在限定特定的时间,等到稍微安静下来,小孩子自然走在书海里,搜寻着喜欢的书籍,大人跟在后面,不是说这不好,就是说那不行,等到孩子走了大半行程的时候,大人会下意识地提醒道:“不要看了,还是买本作文书吧,瞧瞧你的作文,就是那么差劲。”

如此,小孩子马上停止搜寻,只能眼巴巴地赶到作文书堆放的地方,不出一分钟,书是买了,大人总是非常满意地领着孩子离开。也有例外的,孩子买完作文书后,还要到其他地方转圈,这下好了,稍微急躁的家长就会大吵大嚷,说什么,家里买了那么多的书,就是不好好看,纯粹浪费。

走过多少人家,我知道,摆在孩子书橱里的要么是教科书,要么是作文书,除非学校老师规定的一些书籍,否则,其他的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书籍,那是凤毛麟角,如果能够找到一两本,那也算是奇迹了。

不知为什么,我对于作文书有种别样的感觉,尽管上面登载的文章都是一些据说是高分作文,还有一些名师作出的批注,俨然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良药。可以说,孩子们是读着这些作文书长大的,如果没有这些作文书,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如果你去问一位老师,作文到底怎么教,可能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原因很简单,作文教学从来都是随意性特别强的,就算有极个别老师稍微系统的讲解,孩子们在写作效果上也未必会提到什么程度。我发现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阅读教学,我们整日里在分析文本,品味文本,就是不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审视作文教学该走哪条道,什么年龄的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作文教学,总是老一套,什么审题该如何,结构如何搭建,开头结尾该如何设计,语言如何优美,反正说来说去就是这些。

我家里有一套民国大师教作文,无论是《作文讲话》还是《猫博士的作文课》,著书的人都是地地道道地作文教学的践行者,他们的作文教学能够紧扣孩子的实际,结合生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想象,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一定会感知作文教学的精彩,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写作文。有人感叹,民国的一些小孩子,写出来的文章既清秀有简洁,完全不是什么胡编乱造,读来特别亲切。殊不知,作文教学一旦脱离了真实的生活,那么讲什么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我们的孩子只要上什么作文课,都会立马拿出作文书,把作文书当做神一样的顶礼膜拜,似乎作文书是救命稻草,完全忽略了精彩的生活,如此脱离生活的训练下去,又怎么会让孩子爱上写作文呢?

我特别欣赏苏霍姆林斯基与王笑梅这两位老师,一位是已经作古的前苏联教育大师,一位是南通作文教学有独特想法的教师,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让自然人自然的感受生活本身的魅力,从而在生活气息的熏陶下更好地书写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在诗意般的对话与描述中,孩子的词语运用潜能得到了勃发,相信孩子一旦养成了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自然的事儿时,他们一定非常幸福,不会觉得写作是那么的费事。再瞧瞧王笑梅,她的作文教学始终与生活连在一起,读她写的《嬉乐作文——让儿童乐并成长着》,我发现孩子们不仅是在享受生活,更主要的是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独特的美,一起赤脚,一起走进芦苇荡,孩子们在风的带动下,怎么会不觉得快乐呢?可以说,写作离开了生活,是很难写出从心底里感触的奇妙语言,一旦写作与生活连在一起,就算在朴素的语言也会时不时散发金子般的智慧。

我不反对孩子读作文书,但是反对孩子把作文书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似乎只有这样,作文才能写好。其实,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已经谈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于师齐,灭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意思很明确,一个人的学问高低决定了自己所学习的对象的水平,唯有与大师游,与名著行,自己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否则,宋濂也不会读许多经典作品,还要与贤达一起游学,如此,先生才会成为明初三先生之一。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把作文教学的希望寄托在作文书上,可能就会出现得其下的悲剧。实际上,许多孩子作文为什么没有起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误读作文书造成的。作文书到底需要看什么,我觉得可以借鉴人家的写作技巧,殊不知,这些写作技巧,一方面老师已经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另一方面,我们的课本里的一些文章离也存在许多写作技巧,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自然渗透,不需要过分刻意地讲什么写作技巧,当然了,作文书上存在同龄人的写作技巧,孩子们会产生认同感,这对于作文教学无疑是有利的。我觉得作文书的误读是一些老师刻意让孩子收集一些所谓的好词好句,美其名曰是什么积累优美词语,让孩子背到脑子里,以便写文章时候,可以自由的使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习惯于用一件不痛不痒的事儿来诗意表达,无边际地拔高,看上去文章有了思想,有了意境,但是,细细审阅,又觉得特别的不可思议,有假的嫌疑。我发现这些文章十之八九都是在自我意淫,就是不敢直面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不信你可以看,这些人物似在梦中一般,他们只有模糊的样子,只有看上去完备的动作,完全是为小作者主题服务的,为了主题,可以让一位老奶奶讲出一大堆不相称的大道理,有时候,干脆让不熟悉的人不讲话,他们的出现完全是主题表达的道具,完全不考虑是否真实,没有了真实,又何谈什么善和美呢?

我觉得作文教学的关键是一个孩子对生活的感悟欣赏的敏锐性的培养,这一点特别重要,如果不能够敏锐的观察生活,你的笔下色彩会含糊不清,语言也会变得生硬,不能够把一个活生生的生活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文章既要表达生活,还要不断地思考怎么才能更加确切地把生活的原样表达出来,不是什么词都可以随意加上去的,但是无论怎么练字、炼句,都不能脱离生活,清风也罢,淡月也罢,如何与细柳、梅花更加自然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一个人反复地咀嚼,至于高下之分,那就是智慧与灵感的顿悟了,需要一个人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善于表达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并不缺乏精彩,问题是,孩子们错误地认为,作文书上的内容才是精彩的,就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生活,其实,生活就是一个人长期的旅行,你走着的时候会觉得没有什么味道,等到回过头来看,又会觉得回味无穷,这就是一个灵性写作者的最起码的感觉。

心中有生活,不要把同龄人的生活强加给自己,如此,我们才会让作文的写作有一个新的高度,愿孩子们能够多读经典作品或者大师的作品,不要老是在不着调的档次里徘徊,这样坚持下去,你在驽钝,也会有开窍之时,正所谓,文章是长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的结果,无捷径可走,也无需捷径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