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开启 “上帝之城”的幸福大门

发表日期:2014-11-6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给自己的上帝之城提供了清扫的标准,那么其《上帝之城》更是对笃信上帝的人提供了正确地理解,每个人都有“上帝之城”,如果不经常洒扫,迟早会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找不到回家的路。

上帝之城追求的是以上帝的戒律为标杆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种精神上的至高无上初衷本来是净化人们的灵魂,然而,随着大量误读的出现,人们把灭人欲,做清教徒作为行动的标准,这就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了。

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一个临界点进行的,如果突破了生态和平这一临界点,再好的东西也会闪现出恶的一面。奥古斯丁作为基督的重量级解读者,他的贡献一点不比亚里士多德差多少,黑暗的中世纪本来应该是理想的基督天堂,然而,许多人在追求精神至上之时忘记了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活着应该是精神与物质并存,缺乏一点都不行。一些哲学家、文学家,之所以能够产生智慧,并不一定他们的家属就是那么的高尚,恰恰有时候相反,苏格拉底、林肯、托尔斯泰,他们的妻子并没有表现出与丈夫同样的智慧,但是在丈夫取得成绩的路上,他们至少还愿意给其提供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苏格拉底的妻子非常粗暴,有时候不给丈夫面子,一个典型的故事,那就是丈夫与朋友聊得正欢,妻子在一边不答应了,先是嘀嘀咕咕,紧接着就是一盆脏水的到来,苏格拉底不愧是伟大的哲学家,非常幽默地说道,我就知道,雷声之后必有暴雨。事实上,这两个不对称的人物恰恰能够相伴一生,婚姻常常就是如此,夫妻之间总归要有一个人在物质上有点想法。我相信托尔斯泰的妻子在帮助丈夫一遍又一遍誊写稿件的时候,并不等于特别欣赏丈夫的才华,说不定在盘算,这玩意反复修改,到底能够得到多少钱。托尔斯泰晚年老是出走,也许厌烦了妻子的俗气,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找什么新的寄托,他的《生活之路》尽管七拼八凑,至少没有埋怨妻子怎么样。

有人说得好,娶一位稍微俗气点的妻子是非常幸福的,为啥呢,这样的妻子只要有点物质上的享受,就会特别知足,这时候,你就可以腾出时间在精神上追求更加的幸福。什么样的妻子才可怕,我觉得常常是那些知识特别渊博,精神追求特别至高无上的女人是特别难以驾驭的。你想象一下,一个女人不喜欢吃零食,不喜欢漂亮的衣服,就是喜欢整日里诗呀、词呀的,这样的人谁娶回家,谁不会跟着遭罪吗?《围城》里的方鸿渐与唐晓芙一向谈得来,可是钱钟书恰恰没有把他们写到一起,而是选择让孙柔嘉这样的俗气女子成为方鸿渐的伴侣,尽管婚姻因为种种缘故破裂,实际上,这样的俗气女子娶回家未必是坏事,关键是男人的心态失衡,总觉得娶这样的女人如对牛弹琴一般,这大概就是围城的实质所在,正如杨绛女士所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事实上,就算方鸿渐与唐晓芙走到一起,婚姻就幸福吗?这大概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思想在作怪。这一点上,贾宝玉可能也有同感,只不过这位纨绔子弟在欣赏完大观园各类女子之后,不由得悲观绝望起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他们到底能够陪宝二爷玩到什么程度,就算大观园不毁灭,我看婚姻后的柴米油盐也会改变一切。

鲁迅先生在探讨完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写下了许多人难以理解的《伤逝》,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婚姻的束缚最终走到一起,然而这样的婚姻到底还是被社会的现实给摧毁了,人不是神仙,到底需要吃喝拉撒,如第欧根尼喜欢太阳沐浴的人毕竟是少数,跟许由那样不喜欢权力的人那就更是凤毛菱角了。

人在滚滚红尘中,事实上就是伴随着兽性与神性存在的,一方面需要至高无上的精神来支撑一切,另一方面有爱恋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毕竟生活就是如此。问题是,许多人在兽性与神性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喜欢走极端,如此,只能得到悲剧式的人生。

为什么一些不对等的婚姻可以幸福,当然了也不是全部,有些过分追求至上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是在不同的生活中挑来挑出,没有一天不折腾,等到岁月无情的流逝,自己回头一看,原来走过的那些略微有些不如意的人和事恰恰是最美的生活。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的杉树,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实际上,人活在世上每天都在选择,问题是你的每次选择都是希望得到理智的分析,美好的结果,然而,万事万物都是变幻无穷的,你只有冷静下来,选择了就不后悔,这样的人生说不定会非常幸福。柏拉图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老师的哲学基础上了更好地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这是苏格拉底特别应该欣慰的地方。

然而在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境况下,许多人总是在不断地折腾自己,到最后,只能喟然叹息道,怎么会这样,原来自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一个得道的智者,他与身份的高低贵贱无关,常常与自己有没有及时打扫内心的上帝之城有关系,不是有一位出色的居士,她离开人世之后,火化时竟然出现了舍利子,为啥会有这样的修为,这位善良的居士每天都在告诫自己,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欲念是错误的,用不同的豆子作为标志,久而久之,自己的见识修为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人不需要读多少书,关键是读书也罢,人生也罢,你到底有没有从内心的上帝之城中得到高贵的智慧之光。

事实上,心术不正,就算学富五车,人格上依旧是奴隶,他的学问也不会深邃到什么程度,否则,六祖惠能大字不识几个,竟然能够留下《坛经》,不就是说,人的智慧不是什么文字所能左右的。在乡村,我们的一些老大娘、老大爷说出来的话并不比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逊色多少,为啥呢,再怎么包装自己,道理是一致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扪心自问,道德的法则是不是如天上的日月那样璀璨。

孟子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惠能祖师认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只不过,随着环境的压迫,许多人丢失了而已,否则,安徒生也不会把戳穿皇帝新装的重任丢个一个小孩子,在行动上,真的许多大人需要向小孩子学习,清朝学者提出童心说,我觉得成人的世界里,能够说出一两句直率的话确实有些不容易。

上帝创造人之后,本来希望人保持神性,可以在伊甸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撒旦魔鬼的诱惑,人终究有了欲望,这种欲望开始让人以自我为中心,渐渐地,他心中的伊甸园,即上帝之城,在欲望的左右下迷失,直至痛苦生活,至于为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谓苦,不就是欲壑难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