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孩子美好青春谁来呵护

发表日期:2014-11-6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据荆楚网1027日爆料:早上640分左右,560路公交车在宝丰一路站停靠后,上来一男一女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看上去年仅15岁左右。上车后不久,两名学生就开始了亲昵的举动。刘先生说:“一开始只是牵牵手、搂下腰,过了一会就开始互相用手摸脸了,随后,又相互亲吻,最后,两个人就紧紧地抱了起来。”当时,车上坐满了人,多数都是赶着去上班的,不乏年纪在40岁左右的中年人,大家看到这对学生“情侣”毫无顾忌地秀恩爱,纷纷开始小声议论,其中一些与这对“情侣”父母同龄的人,都不好意思地扭头回避。

看到这则消息,我们可能对于初中生的大胆举动惊讶,从大人的角度分析,两个15岁左右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如此亲昵地举动,放给任何一个家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如果是当事人的父母亲,不知道要怎么样着急呢?

实际上,这则消息不仅涉及到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的礼貌的问题。这里出现的两个孩子显然无视公共场所,只关注自我的亲亲我我,显然是没有注意社会公德。

其实,这则消息完全可以与衡水中学的洗脑运动联系起来,一边是不顾别人的目光享受青春带来的诱惑,另一边则是为了前途不断地鼓励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宁愿少吃饭,少睡觉,也要考取好学校,这两个极端恰恰是当下教育的缩影,作为教育人,我们又有几个不纠结呢?

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所,每个经历过的人,恐怕能够清清楚楚记得14000多课里面的几个精彩画面就算不错了,其他在人生的记忆长河中总是模模糊糊,就算遇到曾经与自己上课的老师本人,也只能稍微回忆一点点东西。我们的学校带给孩子美好记忆的东西确实少得可怜。

教育看什么,有人说得好,不看校园内发生什么,关键是看校园外发生了什么。最近网络上时常爆料某个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就选择离家出走,这说明校园的魅力正在逐渐丧失,许多孩子对学习强度的加大表示绝望,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很难想象的。

我们在校园里,为了一个虚无的目标无限制地占用孩子的时间,搞得整日里的课本学习紧张兮兮的,孩子们离开校园除了想睡觉还是想睡觉,可以推断,汽车上亲密过头的两个孩子说不定就是学习的滞后者,他们已经被学校、被老师所放弃,还好,人总会进行自我调节,既然课堂不是自己的乐园,学校不会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希望,他们从本能的欲望中试着找回自己,这两个孩子显然抓住了短短地上学前的时间,肆无忌惮地干出大人认为惊世骇俗的事儿来。

时下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主宰着一切,师生只是在考试指挥棒的约束下小心翼翼呼吸,整日里从早到晚,就是为着一张张试卷纠结讲解着,更加可怕的是,有些老师不研究教材,不关注学情,自以为是地增加知识的广度和难度,这给孩子的学习自然带来了新的困难,难怪一些孩子会觉得校园生活度日如年,发生一个个校园悲剧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我们往往把目光锁定在发生悲剧的孩子身上,殊不知,那些已经对学校教育失望的孩子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对象,他们在校园里没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一旦找到一个知点心的伙伴,自然会非常珍视。青春期时期的孩子,什么想法都有,再加上身体发生了变化,在心理上也自然渴望大人一样的生活。毕竟在孩子的眼里,大人依旧是自己崇拜的对象,他们不知道大人为了生活要辛苦奔波,当然了,也有一些好逸恶劳的大人存在,错误地认为只要成为大人,或者像成年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脱离苦海。两个孩子在车上的举动固然大胆,但从一定意义上分析,我觉得是校园没有一个温馨属于自己的环境有关系。

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产生相互间的好感,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再加上当下社会风气比较浮躁,一些媒体对风花雪月的传播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模仿性决定了自己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面对一车的人,不管也不顾,完全忘记了属于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行为。

学校到底需要给孩子什么,我觉得应该在孩子青春可能存在夭折的时候提供帮助。人活着最可怕的是没有人在前面引路,问题是,学校在社会的压迫下,已经愈来愈功利化,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我发现,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才会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那就是成绩下降了,作业没有认真完成了,否则,无论孩子在课堂上怎么样目光散乱、游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怎么样困惑的仰望星空,都不会有人去关注,至少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时,缺乏了成年人温馨的指导,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孩子成长的悲剧。

非常欣喜的是,许多孩子不由自主地在探寻人该怎么活着,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否则,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丁立梅等人的作品也不会至今依旧让人激动,帮助了许多孩子成长成才。孩子的成长,在精神世界里需要健康向上的思想进行引领,不信,只要老师讲到动情处,孩子还是能够感动得殇然泪下。大人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心地都是善良的,不要怀疑,再怎么调皮的孩子,在其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在发芽。我们孤立地看汽车上两个孩子的事儿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追根溯源,说不定也会找到这两个孩子精神上需要相互依托的影子,孩子只有在学校、家庭都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才会寻找异性来摆脱困扰已久的孤独。

衡水中学提出洗脑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孩子,我觉得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尽管嘴里在批判这种行为,其实在行动上已经在效仿,否则,学校也不会有晚自修,也不会实行什么准军事化封闭管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害怕孩子受社会的影响,在青春萌动之时,忘乎所以,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有个专家讲了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师非常骄傲,他把许多孩子都送到了理想的学校,等到退休之后,专门在某一天邀请一些孩子来聚聚,结果只来了一个人,其他人都以各种理由加以推脱。这位老师非常苦恼,为了打发无聊、冷场,给专家讲了自己如何的认真,对孩子怎么样的负责。有这样的故事,说某一届,班上有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每次回家,前前后后都会有小男孩跟着,他发现了这个苗头,立马做了这样的事儿,那就是以后每次放学,自己送女孩子回家,这下好了,没有其他孩子打扰了,女孩子成绩没有受到影响,最终考取了重点大学,自然孩子的父母特别感激这位负责任的老师了。

从老师的角度思考,这位老师无疑是在帮助女孩子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专心致志的学习,然而从女孩子的成长来看,这种帮助实际上是多余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实际上,在校园里,在家庭里,我们的大人三句话不到就会皱紧眉头说道,我这样做多是为你好,将来你就会懂得,然而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大人,为啥呢,人生从来没有回头路可走,每个时期都会不同的东西需要完成,也不知道从工作岗位上闲下来,还会不会想到自己曾有的童年,这一点也值得怀疑。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发现校园里的孩子已经没办法为自己的青春做主了,他们的青春都被虚无缥缈的未来埋葬了,试想想,一味地钻进故纸堆里,从早到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算有了青春期的萌动,不觉得正常,反而会有羞耻感,这是多么糟糕的想法呀!

凡事物极必反,你愈是阻止的东西,孩子愈是可能在某一个时刻给你来点突然,我想汽车上的两个孩子的行为在网上曝光,不知道孩子的学校会作何反响,老师会有什么举动,家长会不会觉得无地自容,这些显然都不是媒体曝光的重点。

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从这件事上挖掘出更加深刻的东西来,算得上是自我反思吧,我想,无论学习多么的苦,别忘了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自由呼吸空气,说不定你的善解人意会让孩子记住一辈子,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犯错误不可怕,青春稍微走样不可怕,只要我们大人能够从真正关心的角度去理解、谅解并帮助孩子,这才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