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师:因时间的关系

发表日期:2015-2-2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多次听课,无论在过程中,或者是即将结束之时,老师都会说这样的一句话,因为时间的关系,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不是不让你们活动,也不是不让你们展示,而是时间的问题。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提得最多的依旧是时间问题,实事求是的说,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特别纠结的问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说因为时间问题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今年全国上上下下最容易追问的话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它是一个个孩子构成生命成长的精彩舞台,可以说,孩子的成长需要广大教师慎重关注并认真构建课堂的点点滴滴,无论教师怎么说,没有智慧生成,这样的课堂就算表面文章做得太多,对孩子而言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实际上,我们的课堂常常因为教学进度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性,这样的事儿常常发生,许多老师是夹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纠结,他们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活动和展示,但是,为了能够与上级规定的教学进度一致,又会不由自主地加足马力,忽略了孩子的认知规律。

有老师说得好,如果什么东西都要以活动来揭示答案,说不定捣鼓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得到的答案常常是南辕北辙,不如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的想法在许多老师的言行中时不时都会起作用。

毕竟时间不等人,应试教育的最大局限就是为了教材忘记学生,为了教材可以忽略学生的学习,这就导致毕业班会过早地结束新的课程,据说,有些高中学校,他们会在高一高二时就完成整个高中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复习之路,如今的初中也好不了多少,基本上上半学年就完成整个初三的任务,第二学期更多的是复习与模拟测试,似乎不考试,学生就不能有什么样的成绩取得。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操作性训练确实能够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顺利进行考试,但是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记住多少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力得到多大的提升。能力与智力不是同样的概念,我们的赶进度常常在挑战孩子们的智力,忽略了一个孩子的能力的发展。

也许有人说,我不也是在提升孩子的应试能力吗?殊不知人的全方位发展需要立体化能力的提升,如果仅仅局限于应试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狭隘的。实际上,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活动并展示自己的精彩。然而,我们的课堂,老师不信任孩子能够产生智慧,常常是以讲来代替活动,以测试来代替智慧的生成,师生之间常常陷入作业与考试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时下,人们探讨到底是走北京十一中的改革之路,还是在衡水中学模式中苦苦煎熬,明眼人都知道十一中的学生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急功近利带动下,我们的许多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都在模仿衡水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只要孩子考取了重点,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事儿。

有人曾经责问,北大、清华应该站起来,给社会一个圆满的答复,到底这两种模式下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我相信,衡水中学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设计并收集大量的题目,进行全方位地流水线的训练,从而让孩子在训练中见多识广,以致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从而招收更多的优等生,如此,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垮下,只会创造愈来愈多的奇迹。

我们的许多课堂改革,实际上都是冲着教学质量去的。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算是好猫。时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会一个劲儿地朝学生脑袋里灌输各种知识,只要孩子能够解决一个个习题,才不管什么生活,什么智慧生成呢?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在活动与展示中不断地追求真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投入到智商、情商,以此为出发点,进而解决各种社会难题。许多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忽略鲜活的社会,可以无视快乐的人生,一味地在知识点上纠结,导致许多知识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说下去,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用考试这样的紧箍咒来要挟一切,许多本来聪明活泼的孩子这时候都会变为木讷,可以忽略的空气。

小学老师到初中听课一般不适应,为啥,一堂课很少听到孩子的声音,就算听到了,那也是以齐读、齐说为主要内容,就算有三两个孩子说上几句,那也是声音很低,如果答案稍微有些偏差,马上老师就会迫不及待地纠正,唯有如此,似乎课堂就会特别正常。

课改的目的就是解放学生,如果这样的目的都因为课程的进度问题而夭折,那么改革的花样再多,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的老师不由自主地在孩子们精彩展示欲欲跃试之时,用因为时间关系错过了给孩子们活动与展示自我精彩的机会,说不定,孩子就会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不会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与思考者,课堂一旦教与学相脱节,又怎么会产生智慧呢?

我觉得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争辩,贯穿活动,拥有探究的平台,让孩子们在精炼的问题探讨中得到并生成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会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灵动,智慧生成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实,并不是孩子愈是长大,就愈是不愿意展示自己,只要我们的老师给足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精彩,孩子们的生成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课堂常常是知识与答案很快从教师口里说出,忽略了孩子思考的过程,导致许多时候,知识的学习常常是炒的夹生饭。从学习规律来看,一个人的知识学习,概念千万不能从一开始就模糊,否则,学习只能愈来愈费劲儿,如此,学困生、双差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我们知道同样生源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学习的不平衡,关键是教师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同样的意思,有些老师三言两语就能够清楚表达,有些老师不说倒好,一说反而出现了模糊,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不会觉得悲哀呢?

课堂为什么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探究,就是希望广大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多关注孩子的可接受性,多思考这样的活动能不能生成更多的智慧,如果仅仅应付与知识本身,那么知识的学习也没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照本宣科,说到底,老师没有个性化的解读,如果依旧把持着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那么肯定的说是对孩子智慧是一种阻碍。

事实上,平常上课,许多老师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孩子怎么样的去接受知识,完全是自己在面对墙壁喋喋不休,看上去课程特别流畅,但是实际上,学生到底学到多少,如果这样的问题只是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再去思考,那么又有什么价值呢?

我不喜欢说什么不痛不痒的话,看到一些现象,不喜欢掩饰,只愿意实话实说,毕竟,一个话题,就是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深思,说不定,细小的环节你注意到了,课堂发生改变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了。

学习说到底是一个慢的过程,它与工业化背景下的生产劳动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注意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的健全人格,课堂就算学再多的知识,又怎么能够保证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滋有味,不至于那么冷漠呢?

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自由呼吸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设计完美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而不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忽略了孩子活动和展示自我的自由。课堂到底谁来做主,我觉得每个教育者应该主动让给孩子,不能够越俎代庖,总是不放心孩子,让课堂仅仅是知识接受的冷冻工厂,而不是智慧诞生的天堂。

不知为什么,写了这么多,“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样的话却时时在耳边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