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怎样做个会提问的老师?

发表日期:2015-2-10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你会提问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我天天在课堂上提问啊,难道还不会吗?还真别说,提问里可是有大学问!

 

  很多人都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是语文“导读”的大师,他从来没停止过对课堂“问答”艺术的探索。在他看来,课堂艺术就是提问的艺术,他说:哪位老师不愿在课堂上“巧问”“巧答”呢?至于在具体操作中能否做得好,全靠教师本人的“功夫”和灵活性了。

 

  正是钱梦龙的提问艺术,被很多老师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其实,这也正是他导读艺术的重要体现。

 

  那么,钱梦龙是怎样提问的呢?小编喊您来看看——

  不能太老实,要拐个弯地“曲问”

 

  解读:

  这是钱梦龙最推崇的提问法。他说,要让学生多思,老师怎样启发至关重要。例如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就有直问和曲问的区别。直问,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问题多拐个弯,学生要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爱曲问,力避直问。

  案例:

  圝圝(1)他教《愚公移山》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中“孀妻”“遗男”两个词,就是著名的曲问的例子。他别具匠心地发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这孩子已没有爸爸,他的妈妈是孀妻,就是寡妇,他是遗男,就是孤儿。

  (2)教《食物从何处来》,他提出了“怪问题”:“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请问这些都是食物吗?”其实,他让学生对这个课做了预习,如果上来就问“食物是什么”,显然少了味道——这样的问题,出人意料,又合情理,不仅使学生拐个弯思考,而且使学生觉得有趣,乐于思考、乐于接受,进而达到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要学会吊胃口,在矛盾的对立面“逆问”

 

  解读:

  钱老师认为:“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以反问正,以贬问褒的提问方法,钱老师称之为“逆问”。问答之间,彼此似乎背道而驰,而实则是反面入手,吊人胃口,激发思维,以求正面解答。

  案例:

  例如钱老师教《石壕吏》一诗时,也曾着意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对立面发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于是学生纷纷从诗里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得出观点:诗人在这首诗中同情谁,憎恶谁,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虽然没有站出来说话,但沉郁的诗风中所流露出的济世情怀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课例也可以说是“逆问”的典型例子。

  “逆问”往往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思维火花的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正如钱先生自己所要求的:”提问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思考,而不是拿现成的真理硬塞给学生。

 

  问题由学生生发,在学生自读的所惑之处设问

 

  解读:

  钱梦龙老师曾介绍道:“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圝圝他为学生的阅读训练设计的“格”:第一步,认读感知;第二步,辨体析题;第三步,定向问答;第四步,深思质疑;第五步,复述整理。

  案例:

  教《变色龙》一课,他的学生在“自读”中提出了60多个问题,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他将学生事先提出的疑问整理成16张卡片,然后在课上逐一解决。但在实际自主提问中,学生的所疑之处与自己事先设想的有出入,便转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突破口,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并同步形成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