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师不跪着教书为啥那么难?

发表日期:2015-8-11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吴非老师认为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事实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教师没有了道德底线,没有了人生理想,那整个社会会永远徘徊在堕落荒诞之中不能自拔,可以说,一个民族,想要真正的具备核心竞争力,教师的挺直腰杆做人做事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知识分子,但这样的知识分子显然又不怎么愿意拥有独立思想,看问题很少愿意批判进行,实在有些莫名其妙。黄武雄先生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中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培养罐头人,那么,想要真正培养富有独立精神的新人,教师就应该是开启智慧的引领者,而不是知识无休止灌输的忙碌者。实际上,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拥有批判精神,正如郭沫若先生在诗歌《凤凰涅槃》中所表达的在烈火中永生。

许多教师在知识面前没有自信,他们平日里陀螺式的生活没有时间去判断,更何况,学校管理者也不允许自己的下属有什么样的怀疑,张口闭口都是如何考试,怎么样的投机取巧获得高分。他们认为教师如何过分强调怀疑精神,遇到什么东西都要怀疑一番,那么课堂又怎么会大容量、快节奏呢?再说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你老是怀疑这怀疑那的,不会让这些成长中的孩子更加的茫然吗?

如此,课堂上更多的是教本宣科,更多的是“对与不对”“是与不是”的简单判断,孩子完全可以不用过分思考就能够在滥竽充数。曾几何时,某外国教育考察团到中国访问,听了一堂完美的课,不由得疑惑,如果课堂上学生啥都懂,什么都会,那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智慧不是在按部就班中有计划的诞生,而是在水到渠成中自然而然地出现,问题是,我们的课堂太过于功利,老是在判断知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测验成了孩子保持紧张的有力武器,当场检测成了课堂效率的最佳武器,只要孩子能够完成一个个测试,似乎智慧就诞生了。然而,知识的学习不经过反复地思辨,自然会学得快忘得快。不信,你可以问问成年人,老师课堂上讲得东西至今还能记住多少,可能许多人都会茫然,不清楚知识到底在大脑里停留了多少。反而是教师偶然发发慈悲,搞得一些歪门邪道,成年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回忆事情点点滴滴,看来,知识想要化解为智慧,没有一个思辨的过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教师在知识面前永远低着头,成为应试教育战车上重要的环节,他们内心深处明明知道不对,但在考核面前,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随着轰隆隆的考试战车奋力冲杀,累死累活也在所不惜,想来实在有些悲伤。

如果你有心到他们中间去走走,也能够听到许多不平之声,然又有什么办法呢,许多人都会在抱怨声中离开,走进教室脸马上自动化地紧绷起来,整个课堂充斥着火药味,任凭谁走进去,都会感到窒息。真的佩服那些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能够在窒息无比的课堂上学习。每每一场考试结束,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都会充斥着呵骂之声,男女教师几乎都把嗓门提高八度,生怕教室里哪个小毛孩听不到。

有孩子说,我不怎么害怕考试,最讨厌的莫过于一次次的默写,只要有一点点差池,立马会得到枯燥无味地惩罚,每每听到老师说要默写,自己就会满头大汗,也就是说,孩子们需要有些思考的试题,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默写。至少,一张试卷,还多多少少有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孩子还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试着开动自己的思维。默写的前奏常常是枯燥无味地背诵,默写的结局往往是可怕的抄写,围绕着默写,一个教师完全可以让孩子坐立不安,尤其是那些记忆力平常的孩子。

我从小就自认为是个笨孩子,背书默写总会出一些乱子,不是这儿少一点,就是那儿多一些,为此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还好,自己在跌跌撞撞中总算熬出了头儿,哪里知道,有时候做梦回到学生时代,默写场景一到,立马成梦中惊醒,等晃过神来,才明白如今已经不需要默写了,才大大地舒一口气。

许多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学问,总是喜欢以知识的掌握多少来衡量,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汉字书写大赛,还是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都是以此为导向,迎合观众的心理,从而增加收视率。据说,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记忆上有重大突破,竟然让孩子上什么思维训练班,也不知这样的培训到底能不能产生什么大的科学家来。某个四岁的小孩子竟然能背字词难懂的《离骚》,被专家评为天下第一人,我有点疑惑,这样的无休止地灌输,到底这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楚辞的研究专家吗?期待能够实现,可又有些底气不足。

在知识记忆上,许多教师都会采用死去活来的方式,误以为,只要什么知识都塞进孩子的脑子里,到时候无师自通,殊不知,这样的学习过程特别痛苦,往往会让更多的学生厌恶学习。一个成功的教师,他总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孩子记忆,不会轻易地呈现知识结果,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推断出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师在知识面前,不习惯于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也不愿意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审视知识本身,而是捧着教科书或者教参,拿着答案与孩子度过一天天。有意思的是,也不知是不是编者的疏忽,同样的题目竟然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这时候,一个班,恐怕只有少数人会提出怀疑,绝大多数依旧是沉默者。

其实,在学校里,教师也有等级,资历、学历和成绩永远是划分等级的最佳手段,许多老师就算有点思想,然而,在许多紧箍咒的制约下,没办法抬起头来做人,只能委曲求全,在办公室、教室战战兢兢过日子,他们实在窝火,只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难怪孩子们会察言观色,一旦发现老师脸色不对,就算再调皮的孩子也会收敛,谁愿意撞上枪口呢?

教师不能够挺着腰杆做人,对待孩子往往采用更加严厉地管束来维持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殊不知,这只能让许多孩子出了校门之后埋怨老师,不会心怀感激。在校园里,经常听到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嘀咕,说什么,算了,不跟那老头计较了,反正不会永远在他的班上。言下之意,就算这位老师再怎么兢兢业业,学生也未必感激。

如此,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可人人都从骨子里不喜欢教师,这样的精神分裂行为直接压迫教师,没办法让教师堂堂正正做人。

教师想要在人格上独立,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自己是知识分子,是思想的传播者,精神的引领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灌输者,这就需要教师每天都应该善于学习,保持思辨精神。苏格拉底为啥拥有智慧,在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就是先生不拘泥于知识,而是用批判地言论来思考知识本身,读一读《柏拉图全集》,闭着眼睛,你就会看到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每每看到一个趾高气昂的人,都不免凑上前去问这问那,直到在知识上完全打败对方为止。苏格拉底从来没有用知识掌握多多来炫耀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思辨来判断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直到对方自觉没办法辩驳为止。

事实上,教师之所以没有尊严,什么人都可以指指点点几句,说到底,就是在知识的接受和思考上,我们存在本能缺陷,我们听到最多得莫过于一定要围绕课标、课本、考点来设计课堂,来处理重难点,而不是在强调学生和自己在学习力上到底有什么样的提高。

一旦在知识面前自己的精神与思想力量消失殆尽,人格又怎么会不崩塌呢?难怪教师想要不跪着教书比登天还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