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师为何痛恨职称?

发表日期:2015-8-14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近年来,教师职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中国教育报微信对近3万名教师调查问卷显示,54%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非常不合理,建议取消;37%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层面需改进与完善。68%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对此结果,笔者非常惊讶。一个对教师职业起着巨大支撑作用的职称,居然得不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果真如此,职称实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教师职称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实行教师职务聘任或任命制度,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有利于做好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和晋升工作,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如《实施意见》所述,教师职称改革近三十年来,在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每一个行业,对从业人员都会有专业素质的要求,从业人员受培训程度、敬业态度、从业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影响,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高下的差异。与之相对应,当然也就有着合格、熟练、资深等不同等级的专业素质的区分,这个等级区分不是人格上三六九等的划分,而是对专业技能熟练与否的一种的区分。职素素质越高,业务越熟练,工作起来效率也就会越高,成效也就会越显著,与按劳分配原则相适应,工资理所当然也就应该有所差别。教师行业也不例外,教师的职称对应着教师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所做贡献,自然也对应着不同的工资。

   这也就是说,教师的职称有着两层的含义,其一,与彰显着教师素养的高低,其二,于对应着不同级别的工资。所以,对一名教师来说,无论于,职称都是相当的重要,都是职称越高越好。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作为教师,哪一个不想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实现名利的双收呢。正是如此,才达到了,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调动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之目的,才会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反之,如果没有了职称,或是教师都对职称漠不关心、评上评不上一个样,那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没有了方向,教师失缺了上进心,没有了工作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机器一样机械地转动,作为教书育人这样特殊的行业,那是十分可怕的。

  可是,在当下,为什么不少教师对职称不那么认同了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职称在各级岗位比例设定上有缺陷;二是有些人对教师劳动性质与职称、报酬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偏颇;三是有些地方教师职称评聘不公开不透明,有失公允;四是对教师职称岗位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首先,僵化的各级岗位比例设定让高级职称变成了可望不可及酸葡萄中小学职称中,高、中、初级教师岗位都有着严格的比例设定,一般为145,也就是说,100名教师中只能有10名高级教师,40名中级教师,50名初级教师。如果假定这100名教师在某个时间段内固定不变,那么很显然等到退休,这100名教师的职称也不会变,高级的永远是高级,初级的永远是初级。这显而易见是不合理的,我们不能眜着良心否认,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那50名初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上没有丁点提高。

   现实中,一个单位的教师有退休的,也有新上岗的,有调出的,也会有调进的,固然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就一定的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教师却是相对稳定的。当职称评聘进入正常状态的时候,高、中级岗位达到规定比例的时候,初级教师要想晋升就变得异常困难起来。笔者所在的镇,中学教师近200人,小学教师400多人,截止到20157月,高级职称中学有10人,小学0人;中级职称,中学64人,小学196人。近5年,我镇分配的高级职称指标,中学每年1人,现有的64人中级职称教师要想全部晋升到高级需要64年,而小学,我们镇从没有过指标(据说,全县小学近几年也没有指标);中级职称指标,中学平均每年3人,待晋人员130多人,如果全部晋升到高级则需40多年。小学每年指标7人,待晋升人员近200人,如果全部想晋升中级职称,则需60……这种算法,还不包括每年上岗的新教师。此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带着遗憾退休而去了!按照职称的本义,职称体现的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下。国务院《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教育部《2015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中对各岗位教师的任职条件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理说,只要教师达到了某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就应该给予评定相应的职称。当然,十个手指不一般齐,实事求是地讲,也绝不是每个教师都会达到中高级职称规定的要求,那种要求所有教师都带着高级职称退休的想法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国。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当下职称各种级别的岗位比例设定,具有极端地不合理性,中高级职务比例过小,特别是高级职务太小,人为地限制了教师职称的自然晋升无论你水平有多高,都没有高级指标,中、高级职称,便成了教师可望不可级的酸葡萄。不仅是初级职称教师有意见,中级职称的教师也有意见,因此,便有了中国教育报微信调查问卷的结果。而在笔者看来,教师们之所以众口一词,认为职称不合理,甚至提出要取消职称,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职称本身,而在于职称各种级别的岗位比例设定,不是职称本身不能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是不合理的岗位比例设定使得很多高水平教师只能待在中、初级职称上,使得这种本是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调动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职称,变得名不符实,沦为成了抑制教师进步提高酸葡萄

  从现实的可能性来说,从事一种职业一辈子,90%的人在技术上都能驾轻就熟。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30年甚至40年,即便成不了教育家,也会是一个术业有专攻的匠师。如果到退休,连一个中级职称都混不上,实在会令人寒心。在笔者看来,职称本无错,岗位比例设定也没错,错就错在中高级职位的比例设定太低,太僵化!要恢复职称本来的要义,让职称变成一种正能量,就要提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教师职称不是评优,因此,也不能先设定指标去评定,而是要按实际能力和水平去评定。只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具备了中、高职称的任职条件,就应该评为中、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