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让迷失的教育幸福回家

发表日期:2015-10-19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可能是看的教育方面的书特别多的缘故,我似乎带着满腔的热忱来关注现实的教育,然而,置身教育的严酷现实,愈来愈觉得教育偏离了本来的轨道,需要实实在在的思考,否则,一旦教育变异为违背人性的行为,那不是对人类的一种福音,更多的是一种灾难。

历史上,从来就存在一种反人类的教育,在可怕思想的鼓动下,深入到社会每个角落,等到造成了可怕的灾难,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置身于一个可悲的境地,可惜的是,灾难已经形成,只能在忏悔中度过人生。

汉娜·阿伦特女士把置身于错误的意识行为而不自知称之为可悲的平庸,事实上,我们往往以国家的名义来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总天真的以为,自古以来罚不责众,这也是许多领域为啥会出现整体腐败、集体坍塌的怪现象。鲁迅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觉得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死寂的铁笼中,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呐喊者,希望一些先知先觉者能够醒过来,这也算是不小的功劳吧!实际上,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还是杂文之类的随感,都像一个个匕首,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唤醒许多人为一个新的世界做出努力。闻一多先生吟唱着《死水》,不管生命会不会受到危险,也要大声疾呼,品读其《最后一次演讲》,震耳欲聋,恍如昨天。

一个民族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如果缺乏对世界一种正确的判断,一味地随大流,到头来,只有少数智者感叹,如屈大夫一样,只能选择归隐或者命丧黄泉,绝大多数人如牛羊一般任人宰割,想来又何尝不是悲哀。屈大夫满腔热忱,可惜的是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又有几个人明白呢?等到郢都丢弃,才恍然明白,几辈辈人建立起来的王朝没有了,否则,也不会楚人振臂一呼,八千子弟横渡长江,成为打击秦朝的主力军。

焚书坑儒的秦王朝,看上去不可一世,自认为愚民政策可以让赫赫王朝传承千古,殊不知,这种轻视文化与教育的行为,到头来只能加速一个民族的灭亡。在这一点上,汉朝显然接受了秦王朝的教训,在文化与教育上全面吸收儒家的思想,强化仁爱在统治中的地位,从而出现了大汉盛世的喜人局面。

民众的教育,任何一个民智的统治者都不会有丝毫马虎,否则,一旦教育出现了问题,人的思维僵化,没有了思维的创造力和生活的情趣,就算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到头来,也会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奢侈生活中走向灭亡。

如今的教育,不是在强化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更没办法让受教育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在追求高速度,时刻都在以功利性来最大化蛊惑,到头来,只能让教育陷于泥淖中不能自拔,许多有识之士置身教育变态大环境下,尽管大声疾呼,可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有没有发现,教育从总体上说是一年不如一年,人们往往会对过去的教育表达一种怀念,对现有的教育没有什么好感,解放后的教育不如民国时期的,二十一世纪的不如二十世纪的,尽管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知识的传授技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却违背了人的本性,有些灵魂与肉体脱离的感觉。

表现之一,教育没有了等待,更多的是一种急功近利。不相信,小学生过多的灌输初中的内容,初中更多的在讲解高中的问题,甚至,有人从初一时候起,就拿着高考试题来训练,什么解题方法,什么答题要领,完全忽视了一个人接受知识的承受能力,亏得,人类还有记忆,在生搬硬套中卯足了劲在维持着,分数是越考越高,学的东西是越来越多,可脱离生活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考试梦工厂可以把时间计算到分分秒秒,学校完全是一个大的战场,谁都不敢有丝毫松懈,考试可以渗透到每一堂课,周考更是家常便饭,学生想要停下来读点人文方面的书籍,可那有什么时间,只能拿着营养快线式的知识点来疯狂背一番,等到考试结束,走向社会,也不只能够记住多少。我觉得教育本来最美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然而,因为分数的制约,师生失去了和谐,更多的是尖锐的矛盾,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以知识为核心,忽略思想智慧的交流的学习,我们的孩子,你能指望其大胆地创新。这不,刚刚上级主管部门到学校来组织问卷调查,许多尖子生迟迟不敢落笔,宁愿在一边咬笔杆,原因很简单,脑子里不是想办法处理试卷上的问题,而是在思考,这样的题目老师有没有讲过,我这样回答,到底老师满不满意,会不会得到相应理想的分数……满脑子尽是这样无聊的想法,难怪学生学习愈来愈死板,没有了丝毫的活气。

表现之二,教育没有了生活,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关注路边什么花开了,什么地方的房子最高,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大……孩子们尽是摇头,满脸都写着疑问。有学生在日记里表现不满,觉得我这样问是一种无聊,完全与考试无关,更何况写日记到底能不能提高写作的能力,难怪一些家长不是想着为孩子添购一些人文书籍,愣是喜欢为孩子买教辅资料,找社会办学机构进行补课,目的不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就是为了考高分,上一个理想的重点学校。清一色的布置大量作业,疯狂地提升考试频率,完全把学校作为考试的加工厂,美丽的生活只能晾在一边,整个学校死气沉沉,杀鸡取卵、拔苗助长,这里没有人说不是,恨不得孩子今天进校园,明天就全是科学家。我喜欢学生读丁立梅的散文,看曹文轩的小说,欣赏萧红的作品,……这样的书读多了,整个人都会文雅起来,可惜的是,我们总在要求孩子揣摩文章是如何构思的,优美词语怎么样的积累,明明没有生活过的东西,也会胡编一气,目的不是为了书写生活,完全是忽悠阅卷老师。

表现之三,教育没有了延续性,更多的是短视。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人终身学习,然而,如今的学习不是为了终身学习,更多的是在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信,你走进校园,问问孩子,学习对于自己怎么样,恐怕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喊,怎么会这样,如此学习,枯燥无味,战战兢兢,有啥意思。我问自己,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不知如今有多少课堂会失去魅力。语文课,孩子们没有了朗诵,更多的是讨论,不断地揣摩考试意图,把试卷上可能出现的体型一再操练,把可能出现的名言警句反复默写,甚至,我们完全可以只要把需要背诵的课文嚼烂了送给每个孩子,不管孩子们喜不喜欢,只要能够考出来就行了。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如今,我们却在给孩子的学习激情添上无穷无尽地黑暗,一旦孩子看不到希望,谁能指望其主动地学习,独立的思考?我认为,一个真正愿意主宰学习的学生,他应该事事主动,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尽心尽力,如今,孩子们更愿意在题海中打滚,更愿意求得高分以赢得暂时的喘息。事实上,许多孩子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他们在成人世界的压迫下,没有了人生理想,更多的是趋于平庸。君不见,许多孩子走上职场,不是问自己为公司出点子,做贡献,而是反复掂量,这样的工作到底有什么实惠,开多少工资。学习动机存在问题,孩子在没有了外力的压迫之下,往往会失去总控力,到头来,就算取得了很高地学历,照样会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迷失方向,这是教育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

我们有必要重新正视教育,许多有良知,懂得教育规律的人,都会为这一窒息的教育环境而担忧,觉得让迷失的教育幸福回家很有必要,否则,教育局副局长也不会选择到下面做一名实实在在的校长,教师也不会发出“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心声,孩子更不会因为作业问题而满含眼泪,整日里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