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课程改革到底难在何处?

发表日期:2017-3-5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课程改革到底难在何处?

课程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广大师生受益,而不是再生出更多的麻烦来。可能是许多课程改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这样的目的,往往让一些教师从本能上拒绝,只愿意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做着教育教学的工作。

“狼来了”的故事被包装得无所不能,一旦神话破灭,许多人会无法接受,本能拒绝自然不怎么奇怪。毕竟,每次课程改革之前,铺天盖地地宣传迷惑了许多人的心智,等到真相大白,难免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革本身的难度。

改革本质上就是改变利益分配和相互的关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判断,清水煮青蛙式的生活让许多在生活中旋转的人迷了心智,渐渐自以为是起来。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革,尽管心底都明白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更加方面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只要是人类群居的地方,我们都在为到底要不要改革而苦恼。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评判,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想要被所有人认同,需要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想一口气吞下大饼,显然不合适,只有做到心思缜密,推行有序,才能够让新的事物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所有的人享受健康与幸福。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绝大多数人对眼前的一切不满时,我们的主宰命运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意,甚至会出现极大的阻力。孤家寡人,说到底就是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要么顽固不化,要么强制推行,最终得到的肯定是愈来愈困难,反而不利于改革继续下去。泽火革,可以说,任何改革都是想要改变的人心中早已看到问题的所在,到底该怎么打开窒息的房间,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许多困难会不由自主地包围并肆虐改革者。正因为如此,任何参与改革的人都需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火一般的热情让一项好的政策得以推行下去。“泽”从物象上判断,俨然就是人在改革中处于的困境如藻泽地一般,但“泽”来自兑卦,有要求置身其中的人保持喜悦的心情,而不是整日里老是觉得坎坎坷坷,看不到前进的希望。因此,“泽”与“水”连在一起,古人就认为只能陷入困境之中了,否则,怎么会有“泽水困”的总结呢?

人在改革中难免遇到种种挫折,在历史上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开始认识并接纳来自改革的希望与阳光,等到此,改革自然会成为让人受益的最佳手段。

社会变革进程中,难免会产生尖锐的矛盾,许多无辜的人为此前赴后继,得到的可能是失望与希望并存,否则,托克维尔的巨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也不会影响一代代人。与社会变革不用的是课程改革缺乏过分的强制性,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带有自愿的色彩。可以说,课程改革并不是过分强调一致性,带有很大的弹性,导致许多课程改革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并不能够从实质上给予帮助。

课程改革年年有,到底能不能围绕预定的目标推行下去,我们的改革者常常陷入左右难进的困境。可以说,课程改革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仅仅凭着一点理论知识和一股热情,就急急忙忙把改革推行下去,这样的改革往往会半路夭折,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主宰者自然是老师,如果教师在认识上不能达成一致,可以肯定的说,就算课改的内容再怎么合理,也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如何让教师把权力让出来,这才是改革最大的难点,也是许多改革之所以失败的根源所在。我们的孩子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之中,想要真正意义上改变这样的关系,也需要我们的老师给予帮助与支持。改革的难点在教师,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师人人参与改革,就需要从学校层面给予考核的帮助,而不是只注重形式,忽略了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学校改革,有人把责任归结到校长身上,我认为在当前的背景下还是有其合理性。“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如果没有一名出色的校长,我们的改革想要走出成效来,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下的许多校长并不是来自一线的推荐,绝大多数都是以行政任命为主,这难免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怪现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校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充当改革的主力军,天大不了只是一个拿旗吆喝的鼓动者。这样的人上任之初自然存在许多构想,但这种所谓的构想也不过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信,你可以听一听一些校长上任之后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十之八九都是过去工作的复制,很难找到创意。

校长的优秀与平庸不在于过去的经历如何的丰富,核心点却是到底能不能静下心来自我反思。与许多校长相处,我发现,一位校长老是在讲过去如何的辉煌,不关注当下到底需要处理什么样的问题,不想出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说,话虽然动听,到底能不能引领学校改革,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课程改革说到底是系统工程,只要有一点点疏漏都可能给整个改革过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不是如此,又怎么会改革这么长时间了,我们的学生依旧背负沉重的作业负担,没办法看到希望呢?

课程改革的对象是人,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让所有参与者能够适应下来,而不是缺乏包容,搞极端的针尖对麦芒的行动,这样的改革需要所有决策者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任何改革,刚刚推行之时,都存在极大的阻力,我们会生活在各种声音之中,如果不能够坚定信念,主动作为,许多改革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许多改革者固然希望通过一定形式的改革,实现改革预设的目标,但千万不能够操之过急,有必要调整心态,尽可能多的听取意见,集思广益。这样的改革才能够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哪怕有一点点偏差,我们的改革参与者都能够想办法处理,而不是视不同意见者为寇仇。魏书生先生认为学校只要一个人反对,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麻烦。作为课程改革,本身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够包容与理解,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行改革,老是急功冒进,最终失败又有什么奇怪呢?

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引领与帮助,而不是压制与强迫。曾经大区域的推行一种模式,看上去气壮山河,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恐怕只能说是表面文章做了许多,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真正的课程改革应该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推行的结果,假如有极少数不同意见者,我们也没有必要想办法压制,而是以事实说话,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样的改革才有可能开花结果,真正让广大师生受益,到那时,不改革恐怕都不行了。

课程改革到底难在何处?并不一定是改革的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改革的方式出现了偏差,只要真正学会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包罗万象,自然能够气象万千,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让师生沐浴在温暖的课改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