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应创造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生态

发表日期:2017-3-6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时代呼唤教育家,早在2006年,教育家办学就首次写入了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可是十来年过去,教育家办学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梦。这就说明,目前的这种教育生态并不具备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条件和环境。大批量教育家的生成是需要土壤的,喊喊口号解决不了问题。笔者以为, 要真正推动教育家办学,还必须创造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生态。

   一、破解教育家神秘标签。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没有教育家的时代?关键就在于对教育家的定位过高,一提教育家就只想到那些划时代的教育大师,令人望而生畏。曾有记者在邀请魏书生、冯恩洪和李希贵这三位中国教育界重量级人物做访谈节目时,称呼他们为教育家,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答应。如果以这种定位来看教育家,教育家办学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

   顾明远先生就曾说过:“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他还说:“长期以来教师不被社会所重视,说到科学家、艺术家都觉得很崇高,一说到教师都觉得很平凡。教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还不是教育家,这不太公平。”

   教育家应该是一个能够接上教育地气的荣誉称号,而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标签。百度一下关于“家”的解释是这样的:“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那么,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有一定造诣、成就和影响的人,就应该是教育家。不仅魏书生、冯恩洪和李希贵是教育家,还有一大批知名校长、特级教师等也可称为教育家。时代呼唤划时代的教育大师,更呼唤土生土长于教育一线的那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育思想的名校长和名师。如果让教育家走下神坛,就能激励无数有情怀的教育人踏上教育家成长的红地毯。

   二、解除教育家成长羁绊。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涌现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私学的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教师可以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有了较广泛的联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为什么民国时期战火不断,国力衰弱,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教育家灿若星海,严复、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陈鹤琴、叶圣陶、黄炎培等一大批教育家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教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样的动乱时期,对教育的干预很少,教育能够遵循自己的规律发展,校长可以独立办学。

   为什么有的专家提出教育家应该借鉴企业家的成长经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给企业家创造了非常自由的发展空间,中国体制改革做得最彻底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企业界人士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生力军。

   反观现时的教育,教育人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实在太大,束缚实在太多,就像顶着对窝子唱戏,戴着镣铐跳舞,人吃了亏,戏不好看。

   首先是教育行政体制的束缚。行政主导教育是教育发展最大的桎梏,校长没有任何办学自主权,一切都得围着上级的政策转、围着领导的意志转,做了太多无关的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功课。一个“听命”的教育、“一刀切”的教育,能出有个性的教育家吗?

   其次是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从来就没有战胜过应试教育,分数始终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哪怕是李希贵这样的名校长,如果没有高考升学率作保证,他的改革也不可能获得承认。一个眼里只有“分数”没有“人”的教育,能出真正的教育家吗?

   再次是学生和家长的束缚。日前人民日报刊文“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可见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已经是一种全国性现象。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出走、跳楼、杀人,哪个敢惹?很多家长也一样,稍不满意就闹得校园里鸡飞狗跳。一个连起码“教育权”都丧失了的教育,能出有历史使命感、有宗教情怀的教育家吗?

   “怕领导、怕考试、怕家长、怕学生”,这就是现时教育人的生存状态。要使教育家脱颖而出,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育人战战兢兢办教育的局面。一是要彻底打破行政主导教育的体制,充分尊重校长的独立自主办学权;二是要彻底根治应试教育顽疾,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权;三是要彻底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只有“解放”了教育,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获得应有的权利,教育家才会应运而生。

  三、打通教育家发展通道。

  为什么都知道科学家、哲学家有那么多?因为国家有院士制度。中科院、社科院名流荟萃。为什么作家、艺术家望之如云?因为各级都有各自的专门协会,一个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就达万人。特别奇怪的是,教育作为国家最大的精英群体,出产了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唯独找不到教育家。

  是真的没有教育家吗?当然不是。教育家缺少是一回事,有不有是另一回事。既然有教育家,为什么又找不到教育家呢?因为教育家不能靠自封,更不能等到后世让人去公认。连魏书生、冯恩洪和李希贵这样有成就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都不敢“答应”别人称之为教育家,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凸显教育家成长的尴尬。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就曾建议建立教育家荣誉制度和给教育家加冕命名的政策,一是将现行的对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制度与授予教育家名衔结合起来,在现有的政府表彰奖励中增加对人民教育家、优秀教育家、青年教育家的表彰命名,给对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堪为教育工作者楷模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教育家的荣誉。二是在国家和省级教育学会增设教育家协会,按照一定条件,经过遴选吸收个人会员,如同其他行业的专门家协会一样。只要真正打通了教育家成长的通道,教育家就有“家”可归了,教育家成长的环境就能进一步优化,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就会怀着教育家的梦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