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带给人的到底是什么?

发表日期:2017-5-30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乌申斯基旗帜鲜明的指出人是教育的对象,在人的问题上,我们似乎没完没了,很少能够找到简单的方式,往往会在激烈竞争中失去人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最终给人类历史带来莫名的悲剧。

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一个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然而,社会复杂多变又给教育带来迷茫。我们喜欢用迷惘的一代来形容新新人类给世界带来的不解,似乎人的认识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地循环。历史就像一个大大的圆圈,我们无论怎么推出新的思想都会在经历一番风雨之后,又回到原点。

教育如何在平衡的世界正常运行,我认为时刻探究教育的本质,有利于教育的发展走向和谐。许多时候,我们固执己见地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教育观念,殊不知,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只要围绕人是教育的对象来做文章,就有可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教育世界。

教育不可避免地沿着社会预设的轨道前行,如果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没有限制的自由只能让人的教育变得异常理想化,否则,也不会有人为拔高人的道德水准,忽略了人在生活中复杂矛盾性,乃至于许多新新人类来到陌生的世界会处处碰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为人走向社会提供帮助,而不是空中楼阁,只知道纸上谈兵,这就决定了人的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人的社会属性强迫人在教育过程中时刻关注实践,那种只知道学习书本知道,没办法了解实践对学习知识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一个个脱离实际的空谈者。人最终需要走向社会,这样的成长轨迹决定了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所赋予的角色。

人是教育的对象,我们往往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总喜欢以同样的标尺来衡量,这样的衡量方式只能让竞争更加强烈,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剧也不会那么奇怪。我们每年都会在六月份特别的敏感,不为别的,就是许多孩子要经历中、高考,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疏忽,都有可能掉到无底深渊。如此,孩子拼命,家长担心,社会关注也就不怎么奇怪了。没有多样化的评价,带来的是人与人竞争的空前惨烈,为此,许多家长从孩子出生时起就开始为赢在起跑线上费劲心思。实际上,一些年轻的父母自从孩子来到世上,就预设了许多未来,殊不知,未来的不确定性又给原先的预设带来变数,这一切都会在未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带来矛盾。教育之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在一定程度上,人不再是教育的对象。我们似乎不再把人当作人,而是变成无所不能的超级战士,只要走到哪里,就会如电脑一样,什么知识都有可能在瞬间得到吸收和运用。许多孩子似乎成了知识学习的吸尘器,不再关注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一味地削着脑袋为未来储备力量。

人人都渴望有超自然力,如果世界上存在可以增强记忆力的良药,不知有多少家长愿意花费重金给予购买,哪怕倾家荡产。我们常常不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愿意被一次次测验成绩所绑定。无论孩子做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没有像样的成绩,大人们都很难给予其好的脸色。事实上,孩子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学习优异,往往在你死我亡的竞争中不断地增加了恐惧,只要稍微有一点点滑坡,许多孩子就会紧张兮兮,家长自然也会焦头烂额地寻求外界的帮助。

孩子出现了学习的困难,有时不需要在知识体系上给予补救,恰恰更需要来自成人世界的亲切谈心。与孩子好好的谈谈,我们偏偏在成绩面前不能自已,老是被情绪所左右,总是在孩子最需要谈心的时刻忽略了,这无疑让大人与孩子之间形成隔膜,教育可能在瞬间失去了联系。

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对话,我们无法蹲下身子与孩子亲切交流,不由自主地给予其压迫性,这样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常常是更大的隔膜。非人性,教育失去了温情,只剩下单纯知识灌输,我们就算培养了许多高分制造者,对于未来和谐社会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需要平等的对话,然而,我们与孩子之间似乎总在背离平等的原则,只要孩子稍微有些不入法眼,就会送上咆哮的声音和糟糕的表情。许多孩子在失败中不能抬头,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培养的更多的是小心翼翼者。世界最终属于勇敢者大胆游戏的舞台,如果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培养的是中规中矩者,试想,这样的所谓优秀人才能够带给人类一个崭新世界吗?

人类想要在世界开创未来,就应该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卓越,而不是目光短浅,只是在为所谓的职位、俸禄而拼搏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理想的彼岸,如果人只能在生活中打转转,不愿意跳出藩篱来看待人生,我们不会创造一个暂新的世界来。实际上,教育没有满足人思维的需求,只是在千方百计地灌输知识,很少有教育者敢于怀疑,这样做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新的方式可以代替。教育改革年年都在喊,以人为本似乎从来没有断绝,然在分数唯一论的大背景下,我们往往喜欢穿新鞋走老路。可以说,学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此下去,培养出来的只不过是知识学习的应声虫,而不是知识学习的评判者,更不是新知识的搭建者。

知识在这个世界上正在以几何级数不断滚雪球,我们如果依旧强化知识的可接受性,改变知识学习的方式,可以说,知识的学习只能让孩子们愈来愈焦躁不安。有时,孩子们不担心如何理解知识,而是随着知识的愈来愈复杂,自己内心深处的压力愈来愈大,那种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心态往往给整个知识学习过程蒙上阴影。许多孩子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只知道成绩优异,才有可能赢得大人的好脸色。可以说,学习竞争激烈的地方,我们往往得到的是死一般的沉寂,试想,如果学校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被一堂堂枯燥无味的课所瓜分,不知会有多少孩子会在紧张中崩溃。亏得孩子们还有属于自己的课间(当然了,许多老师也在有意无意压榨少得可怜的自由空隙),可以三五成群地交流彼此学习与生活的感受。实际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常常能够带来教育的一次次平衡。教育者在无情地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殊不知,人与人之间只有平等与平和,教育才会变得有意义起来。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没有任何知觉的零件。这就需要教育者给予平等,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如果教育带给未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平气和,我们的学习才不至于你死我活,反而会变得从容起来。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不能像马戏团训练动物那样的冷酷无情,学会放下架子,懂得给予每个孩子以尊重,未来的世界才会变得阳光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