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乐章不妨雅俗共赏起来?

发表日期:2017-12-4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有教师说:“谁愿意看教育方面的文章,看着、看着,就要睡着了。”我不由一愣,教育教学文章,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无疑能够提高工作水平,怎么会阅读的兴致不怎么高呢?

走进学校阅览室,我发现,许多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杂志依旧是崭新的,几乎没有人翻阅过。问阅览室管理员,得到的答案是,老师们整日里忙死了,怎么有工夫借什么论文杂志看,再说了,网络如此复杂,又何必读这些玩意呢?除非有些老师要写论文,才有可能借过一两本,到底看了没有,谁也没有去考量。

从多元化网络发展来看,许多人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到网络上去百度一番,就不愁没有碎片化的教育教学论文可读,纸质的教育教学杂志、报纸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阵地。曾经,刚刚参加工作,只要有时间,都会到阅览室去,静静坐下来,读着教育教学的杂志或者报纸,再做点摘抄,总觉得收获满满的。当下,读书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方面,更多的是电子化阅读,许多出版社,陆陆续续推出公众号,目的就在于提升影响力。

是不是所有的纸质报刊都没有了主阵地?事实上,像《扬子晚报》、《参考消息》、《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演讲与口才》……这些报刊杂志每天的销量特别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不能考虑到读者,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恐怕阵地只能愈来愈小了。

作为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读的人愈来愈少,尽管有许多人读网络间的文章,但真正去关注教育教学类论文的人也并不那么多。真正在发挥作用的恰恰是许多教育专家不怎么青睐的教育教学评论或者随笔,看来,教育教学论文不要老是曲高和寡,不妨学点下里巴人,可能不至于那么尴尬。

多年前,有专家对我写的文章嗤之以鼻,说什么论文不像论文,到像是什么杂文,嬉笑怒骂,实在不登大雅之堂。当时,我心底如打翻了五味瓶,浑身都不是滋味。亏得自己还能理性看待一件事儿,没有说什么,至少写文章不再那么调皮,尽可能避免情绪化的语言表达。渐渐地,在博客里撰写了许多教育教学随笔,却没有多少人愿意读,似乎读着、读着,又要睡着了。

我想,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才能利用争取来的空间发挥影响力呢?《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篇文章想要写得好,不要过分拘泥,需要的是雅俗共赏,海纳百川。正因为如此,每天写文章,不再轻率着笔,而是反反复复打腹稿,直到心底有了少许眉目,才会在纸面上列少许提纲。当然了,一个人的生活绝不可能永远的单一,而是问题复杂多变,错综复杂,有时,想要围绕一个话题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脑海里却翻腾出七八个问题来,搞得自己眼花缭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前几年,由于写文章过于轻率,往往落笔下去,天马行空,东一榔头,西一拐杖,许多人读下来,不知到底要表达什么。亏得网络间的朋友及时劝阻,才赶紧悬崖勒马,不至于陷得更深。鲁迅先生写文章喜欢列提纲,规规矩矩地写下去,自然笔力千钧,读之震撼。我不再轻易着笔,而是左思右想,尽可能不说废话,多说掏心窝的真话、实话。

对着孤灯,眼瞅着一大堆的书,我似乎走进了思想的海洋,就像天上飞的风筝,心底总是拽着一根线,写起来,自然不再随意表达,而是扣住论题一点一滴地酝酿。当然了,可能是长期随意调侃惯了,笔下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俏皮话,亏得不伤大雅,自然没有剪去的必要。

写教育类的文章,我在反反复复问自己,到底提出的话题有没有实际的意义。事实上证明,许多时候,归结有价值的话题比写出像样的文章更难。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网络文章,我们长期阅读的人都会发现,许多话题要么是老调重弹,要么是酒壶装新酒,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么是洋为中用,看上去云里来雾里去,实际上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是江湖郎中罢了。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文章来自于教学一线,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你才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话题来自于实地调查,绝不是躲在书斋里随意杜撰。我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话题,一旦抛出,许多同仁会睁大眼球,跟在后面帮着完善。最近我抛出的“假认真”、“学习劳而无功”、“书写质量下降”等话题,不是与许多人产生了共鸣吗?不需要老是撰写别人提供的话题,而是自我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认真调查,才能找到一些实质性有价值的论题来。

不要说教育教学之时没有新的发现,就算曾经有人说过,但时代千变万化,你的新的想法也会带来创意性的思想。写教育教学论文贵在实践中去细心发现,只有实地调查,才能做到材料详实,观点新颖。一旦写出的论题能够与同仁们产生共鸣,哪怕文章没有多少理论性在后面支撑,都会带来一定的价值。

许多大家写出来的教育教学专著,并非子曰诗云,而是通俗易懂地讲述教育故事,阐述教育发现,揭示教育真理,而不是故作高姿态,似乎把世人都不放在眼里。自古以来,凡是能够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宗教思想,都是特别接地气,而不是故作风雅,把俗人们都拒之门外。

网络的高速度发展,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走进话语中心,不再是专家们的一言堂,想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文章产生影响,走雅俗共赏的道路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撰写者不要轻率落笔,需要反反复复掂量,戴着镣铐幸福跳舞,让自己的声音在悦耳中更加有力量,而不是浮光跃影,读下来,没有一点震撼。

幸福的写作生活,我似乎愈来愈不那么任性,整日里在思考,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话题,到底如何着笔才能影响更多的人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人生。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大白,又要赶往学校,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