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中国式教育到底在为谁服务?

发表日期:2017-12-11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放假了,我们可能出于职业习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就会谈论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就像一个神秘黑洞,无论你如何探索,都有无数的话题等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孜孜以求,相信不远的未来,神秘的面纱总归会揭开。当然了,只要教育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思考一直在延续生命,伟大的世界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精彩与活力。

镜头一:一位小学毕业班的老师抱怨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这样,上语文课,你还没有提什么问题,底下就开始喧嚣声不断,七嘴八舌的,成何体统。”

旁边的人不免好奇问道:“说具体点,我们有些不够理解。”

“举个例子,比如我在语文课上讲《水浒传》,你还没有说什么,下面的孩子就开始七嘴八舌起来,无非小说里有哪些人物,性格如何……,说到什么游记的,他们马上想到自己在何处旅游,见到了啥,有什么样的感慨……整个课堂乱七八糟的,如果顺着他们的话说下去,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没办法完成了。”

旁边的人不免遗憾,说道:“这样不是很好吗?至少孩子在思考问题”

“问题是这样下去,考试可就要吃大亏了。”

我知道,在老师头上,无论谁都不敢与考试开什么玩笑。

镜头二:一位初中毕业班老师抱怨道:“总算孩子们毕业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你问多少遍,底下一点活气都没有。在讲台上说得口干舌燥,简直是对牛弹琴。”

旁边的人不免问道:“说得详细一点,我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们是知道的,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抛出来,明明书上有得查,他们愣是懒得动嘴巴子。当然了,是不是不会呢?一场考试下来,还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你们不知道,太难为人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底吭一声呀!”

我想,在初中课堂上,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的,那是凤毛麟角。到了毕业班,你想要孩子们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那只能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当然了初三学业负担重,老师常常缺乏耐心,往往一个问题下去了,不出五六秒钟,如果下面没有回声,只能选择代替回答。时间不等人,灌输比什么都来得有效。

镜头三:“你们知道现在的试卷出得有多变态?”一位老师愤愤不平,“亏得我还读了几遍《红楼梦》,竟然不知道答案,实在难为孩子们了。”

周围的人顿时来了兴致,不免问道:“到底是啥题目?”

“试卷上问的是如此题目,说呀,《红楼梦》里秦可卿死了,到底贾蓉又娶了谁来当媳妇?”

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不要说读了几遍《红楼梦》,就算天天读之,恐怕也不会注意这样的细节。可悲的是,现在的孩子除了要关注语文书之外,还要在意《新语文读本》和《新人文读本》,不仅一读了之,而且要对里面的内容只知详细。如果孩子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恐怕还能够应付。事实上,许多孩子资质平庸,学了这,忘了那,当然不可能学出啥效果来。

【问题探究】三个镜头代表了广大基层教师的无奈与困惑,到底我们的教育在干什么,是不是永远如此下去,不进行深入思考,恐怕要贻害无穷了。

教育到底应该为谁服务,从三个镜头可以判断,专家们的以学生为本只不过是搪塞世人而已,真正的教育现实却是为考试服务。镜头一的老师不敢任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展开讨论,说到底依旧是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的讨论耽误了教学进度。实际上,我们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课标上要求教学如何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但没有哪个老师敢这样的坚持下去。为啥呢?自主、合作、探究固然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辨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但一堂课的目标是需要实现的,如果仅仅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忽略了如何应试,到头来吃亏的依旧是孩子们自己。没有哪位老师敢那孩子们的前途开玩笑,在课堂上,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够学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进而赢得高分。试问,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来主宰课堂,又怎么可能应付镜头三出现的尴尬呢?

据说,镜头一的老师到了复习阶段,干脆让孩子们闭上叽叽呱呱的嘴巴,自己可以在讲台上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用老师的话说,如果你不这样,整个课堂响声震天,很难讲清楚一个概念,又怎么可能赢得特别高的分数呢?小学生在老师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闭上嘴巴,一方面为了老师可以系统的讲解知识,另一方面当然可以实现家长赢得高分的愿望。

一旦整个课堂都在围绕着分数这一指挥棒运行,再怎么想要发表意见的孩子,恐怕都会一步步把积极的火花熄灭掉。镜头三,老师在讲台上大呼小叫,需要孩子们回答问题,殊不知,底下的孩子都在打马虎眼,为啥呢?不知老师的问题,自己能不能准确回答出。万一回答错了,会不会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嘲笑。孩子担心的不是到底能不能回答问题,而是万一回答错了怎么办。可以说,学习在考试指挥棒的摧残下,孩子渐渐没有了自信心,如果你是考场中人,整日里面对一个个大红叉,浑身如五味瓶那样,什么滋味都会有的。

追根溯源,我们不得不回到原来的问题,那就是教育到底为了谁,是不是应该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服务。如果义无反顾地为应试服务,我们再怎么喊破嗓子,说什么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禁止补课之风、择校之风,都是一厢情愿而已。

在暑假培训时,有位老外献身说法,罗列了现在课堂应有的特征:在课堂上,如果抛出一个话题,底下的孩子七嘴八舌起来,老师千万不能生气,而应该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等到说了差不多了,老师可以布置作业,谁提了什么问题,谁回家查资料解决问题。假如还存在争议,下一堂课可以带来与大伙一起解决。

课堂的主人绝不是知识本身,而应该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解决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恐怕理论一大套,问题依旧多如牛毛,又有什么必要呢?每逢六月份考试季,可谓是全国上下都在谈论中、高考,只要家有考生,简直是全家总动员,谁也不敢马虎,只要想到的,没有谁不尽力赢得最佳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么些年,我们的校园不是在减弱,而是愈演愈烈之势,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评价一所学校,我们不能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去关注,而是在意其到底考了多少重点,殊不知,人才绝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所能衡量的,许多高分低能者,到底谁之过,恐怕教育上下都应该反思之。

教育到底在干什么,面对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我们有必要多思考,人才难得,到底如何才能让未来的人才多样化,不要让美丽的校园被死气沉沉的应试窒息,否则,教育又怎么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喜欢学习,享受生活与成功带来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