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家校协作呼唤新型“群众路线”

发表日期:2018-4-25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不久前,某高校研究生自杀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师生关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论是高等学府还是中小学校甚至幼儿教育机构,良性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学校是个小社会,有问题有冲突属于正常现象。在这个小社会里,来自不同家庭、甚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朝夕相处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师生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有分歧甚至冲突在所难免。家长和老师沟通不畅也可能造成某些误会。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之间的这些隔膜看似波澜不惊,很少掀起舆论风浪,但某个突发事件可能就会触动全社会的神经。

校园内外的教育矛盾归根结底是权利不对等的产物。师生关系在法律上平等,这种平等具有相对性,教师有权批评并惩戒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同学关系平等,年龄、体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体力差异,有的学生凭借自身体格优势欺凌弱小的同学;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也该是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同导致不少家长处于实际的劣势地位。不论是个别高校爆出的师德问题,还是一些中小学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暴露出的问题是双方权利的不对等。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家校之间的关系对等,不能单纯依赖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更在于如何构建并维系这种关系的对等。这需要从机制上进行探索,从制度层面构建家校之间的权利新格局,通过对话、协商平衡师生、家校之间的权利关系。

对话协商的关系并非没有基础。比如,不少学校建立了班级家长群,有的高校也在尝试加强校方和家长的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具有某些天然的不对等性质。比如,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分配额外的事务,家长和学生不愿轻易拒绝。这样,以班级为单位的对话模式虽然也能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效果则打了不少折扣。

前段时间,重庆一所小学校成立了家校协进会,探索通过邀请每个年级、班级不同数量的家长建立校级联系机构。家校协进会的家长们有机会定期和学校领导、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对话,及时商讨学生和家长关切的问题,邀请家长们对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打造新型的家校关系,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显然,家校联系制度化,意味着建立了动态的家校舆情库。在这个舆情网络里,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家长及时反馈给学校,家校协进会督促学校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看法可以通过家长汇集起来,由家校协进会反馈给学校,家长和学校管理层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质量。事实上,以往的校园欺凌行为和教师欺负学生的案件,主要是家校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对话解决问题的机制,导致矛盾的累积,有的还酿成了恶性事件。

家校协进的积极作用还在于汇集群体的智慧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积极建言。学校要发展,教育方法要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智慧固然重要,在众筹时代,智慧的众筹范畴需要进一步扩大,每所学校的家长中不乏有真知灼见者,充分调动家长建言的积极性,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型的“群众路线”。这个路线走好了,等于为学校建立了免费的群众性智库,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无小事,小事的解决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和外在的舆论监督还不够。引入家长的广泛参与,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助推学校发展,化解教育矛盾,加强家校联系的方向值得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