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培养学生相伴一生的好习惯

发表日期:2018-5-25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演绎青春的律动。图为吉林市第一中学团体操比赛的现场。李伟 摄

我在吉林一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厚重的文化知识,还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艺术修养。”2016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吉林市第一中学学生刘子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在清华这样精英汇聚的地方,我能在文化学习之外,参与各项活动,得益于在高中三年充实而丰富的学习生活,为我的大学生活奠定了基础!”

“生命因健康而美丽,体育强体格,艺术塑性格”。近年来,吉林一中在“德才兼备、文理通融、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把体育、艺术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致力于体艺教育由重点发展少数向普及培养全体转变,由形式发展向实质发展转变,由部分推进向统筹协同发展转变,实现了“身心兼修、魂魄并铸”的人才培养理念。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受益终身的艺体技能

2017年当记者走进吉林市一中,20多名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项喜欢并擅长的体艺项目,与传统的传授学习经验方式不同,这些“学霸”给出的都是“怎么才能玩得更好,怎么才能享受在一中的求学生活”之类的建议。

“不少人说吉林一中出‘学霸’,但‘学霸’并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真正的人才绝对不是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希望一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带着所喜欢的体艺技能和特长以及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健康成长,走向社会,走好一生。”吉林市一中校长张彦明旗帜鲜明地表达着自己的人才培养观。

2007年,吉林省开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吉林一中秉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创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为契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体艺教学工作中推行选课走班模式,形成了健康、和谐、有效的体艺工作特色。

在“文化领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该校并不是简单地把体育艺术置于“学科”的地位,而是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树立起终身体艺观念。

该校探索建立学校体艺教育工作自评制度,把体艺教学的开课率、学生参与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进行自评,并将结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网站向社会公示;同时,还建立了学生体艺素质评价制度,体艺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单项奖学金发放以及教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这一制度创新在实施之初,遭遇家长、教师的双重压力:“学生学习就已经很累了,哪有时间搞这些?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我们的目标。”

面对重重压力,张彦明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召开多次会议,向老师和家长们耐心解释:“孩子都是雄鹰,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躯干,而体育与艺术正如鹰之两翼,要想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就必须强健两翼。”

在学校的坚持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学校自评与学生评价结果制订年度计划。

为了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吉林一中不断加大对体艺工作的资金投入,活动经费、比赛经费、器材经费等在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中均有明确列入,不得侵占,确保足额用到体育工作中,同时临时性的活动比赛设施添置随时予以保障。

让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请各班体委立刻带队到体育场集合,稍后开始上午的跑操。”近年来,吉林一中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中,探索出“两操一特色”的自主管理模式。

以课间操为例,上午安排广播操,下午组织跑步等活动。为使课间操内容更加丰富化,学校试行了校园太极排球操的普及,将排球特色与太极拳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我的运动我做主”。记者发现,课间操从组织到管理全部由学生完成,没有教师组织参与。

“我校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在‘放权’的同时,学校制定了《吉林一中课间操评比细则》,并依据细则,对学生个人和班级进行评定,将结果运用到年终各项评比中。”吉林一中体育教师翟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一放一收”管理模式在引发学生重视的同时,也使课间操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同时,结合国家标准和学校实际,分年段开设了大量必修课程。高一年级结合新生特点组织安排教学,以必修项目(田径)为主,把队列广播操始终贯穿全年课堂教学。高二、高三年级进行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六大项目的“走班选修模式”教学,多班多项多位教师同时上课,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课,每月逐项进行考评,每半学期轮流转项选课。

“选修课程多样,每周两节课时,让我们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兴趣。”2017年毕业生周大维如是说。

为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该校在保证完成常规教学基础上,大力建设竞赛体系,广泛开展校内比赛。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一项小型活动,两月一项大型活动,每年度召开田径运动大会;同时,还保证每周两次体育活动时间。

几年来,吉林一中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两节体活课,每天上好“两操”,并开设多样的体艺选修课,包括升学压力极大的高三年级也是如此。

“周末去体育馆酣畅地打完篮球,还能舒舒服服冲个澡,最后去艺术馆看场电影。高三的重压让我很疲惫,体艺中心却是我的伊甸园。”刚步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的陈炳旭给班主任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