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宁波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对年轻人的选择多点包容

发表日期:2018-7-2 作者:宁波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757878084

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袁辉,2012年毕业后来到距离家乡1000多公里的农村支教,今年已经第六个年头了。30岁了,他没买房买车,也没恋爱结婚。

袁辉并不是没有选择,毕业前夕,导师写了封亲笔信,推荐他到南京市一家杂志社工作。面试后,总编辑对他很满意。但高中时他就有一个理想:改变一些学校“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真正掌握知识,又能快乐学习与成长。为教育领域发展注入新力量的初心让他选择了支教。即便是现在,他也有很多离开的机会,但是他已经爱上了跟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他的教学探索才刚刚起步,支教于他不是体验生活而是一种事业。

袁辉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志愿者,每月仅1000余元,是其他在编教师的四分之一,过着清苦的支教生活。网络媒体将“家徒四壁”和“名校毕业生”放进了标题,显然是想突出什么。的确,如果用功利的成功观来看,作为名校生的袁辉,其生活甚至是失败的。不久前,有媒体在报道北大毕业生——曾经的奥数天才付云皓时,将付云皓顶着“神童”光环被保送北大,却因为在大学期间没有顺利毕业,而成为一名二本师范院校助教的故事定义为“坠落”,充满了对付云皓的惋惜之情。如果用这种世俗观念来看袁辉,或许也可以说是在“坠落”,他不仅在坠落,而且还享受目前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有些“不思进取”了。

但持世俗观念者可能会忽视,去乡村支教的生活符合袁辉天性爱自由的个性,更可能忽视的是,他的选择与坚持对当地乡村教育带来的改变,是“家徒四壁”背后名校毕业生的“初心不改”。事实上,因为袁辉,有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关注当地的孩子,与学生结对帮扶,或是暑期来校参与支教。对孩子们来说,袁辉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的知识以及教育理念,或许将是他们一生命运转折的起点,其影响或不可估量。只不过,这些都无法用名和利来衡量,也无法在当时当下就交出答卷。

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不是年轻人的主流,就如支教点的一位老师的疑虑一样,“一个名牌大学生,千里迢迢来山里的教学点教书,想清楚了吗?”“家徒四壁”仍然坚守乡村教育初心,看上去有点“傻”,或者可以说,它的确偏离了一种常态。但正是在这种偏离中,凸显了选择的不易与稀缺。

更多的同龄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在城市里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钦佩袁辉的选择,但却很难要求他人复制这种选择。不管选择远离喧嚣,为实现乡村教育梦而不计成本地付出,还是在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打拼,都值得尊重。不管是主流的选择还是非主流的选择,都是让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更好的力量。尊重多元的选择,尊重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或者改变世界,应该是多元社会的应有之义。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而师资又是乡村教育的短板,我们希望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投身乡村教育,把乡村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地真心付出,为乡村教育的发展点亮星光。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就应该多元地看待成功,并好好呵护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不是将金钱和地位,抑或做出了多大轰轰烈烈的事情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志。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并且还为社会带来了改变,为他人带来了幸福与快乐,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